人工智能

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正式发布新一代昆仑芯和超节点产品天池。同时,百度宣布,计划未来五年按年推出新产品,持续打造最硬AI云,助力企业内化AI能力。
原生(Native)就是土生土长,就是原住民的萌发、成长与崛起。每一次产业技术的兴起,均带来传统利益格局、产业体系、制度文化的重构,并催生出一批基于新基础设施的时代企业,这些企业是当时基础设施的“原生企业”。原生企业既是新技术成熟度的标尺,也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开启了新商业模式、推动了经济社会进步。
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创新发展和规范应用,网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持续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工作。截至今年11月1日,累计有611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认为,人工智能在我国将呈现应用场景快速扩张、用户渗透持续加深、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的趋势,实现从点状应用到全域赋能的转变,并成为实体经济智能化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数据基础设施巨头Vast Data公司今日宣布扩大与云数据中心运营商CoreWeave的合作,签署价值11.7亿美元的商业协议,将VAST AI OS打造为云端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主要数据基础。
未来2年,亚马逊、Meta、谷歌、微软这四大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支出将超过75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预测,从现在起至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支出将达到3万亿美元,其中1.4万亿美元来自科技巨头,这意味着剩余的1.6万亿美元需要通过私人信贷等渠道来解决。
AI时代,存力先行。全球企业此刻正普遍希望找到最适合自身AI战略发展的存储基础设施。在这样的关键期待中,Gartner又一次发挥了其在IT产业中一如既往的黄金标尺作用。
AI模型的训练与推理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这直接推高了能源消耗与冷却需求。当前,全球数据中心约占全球电力消耗的1%至2%,而高盛预计,到本十年末,这一比例可能上升至4%。
随着大模型的发展,AI智能体将从执行工具演进为决策伙伴,驱动产业革命。到2035年,全社会的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算力增长的背后,是对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挑战,但在这过程中,同样也伴随着不小的机遇。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