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

深度学习的成功得益于大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资源,使得神经网络能自动学习数据中的特征表示。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深度学习已实现显著进展,使计算机在这些任务上达到或超过人类水平。
2024年,中国发布首个自动驾驶国标,北京、武汉出台相关条例,L3级自动驾驶迈向商用。这一等级能在特定场景自主驾驶,当年工信部选定车企、城市试点,发放大量测试牌照。但L3面临事故责任认定难题,或增车企成本,有观点认为其不会搭载在百万以下车型。
第三波电动化浪潮悄然到来。欧洲的乘用车电动化率已经达到22%,尤其是以北欧为代表区域,亚太和中东的国家差异非常大,部分国家乘用车电动化率快速突破了50%。电动化是当下最确定的战略机遇。从电动化产业来看,充电焦虑仍然是第一痛点。
L3自动驾驶的落地标志着汽车行业向智能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政策法规的支持下,中国车企通过自研芯片和技术创新,正在加速L3自动驾驶的商用化进程。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政策的持续完善,L3自动驾驶有望在更多场景下得到广泛应用,为消费者带来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到目前为止,坚持单车智能路线的车企还是占大多数,但车路云一体化的潜力已不可忽视。究竟是各自发展,还是最终走向融合,目前仍没有统一的答案。然而,大家都无法回避的是,智驾对降本增效的需求越来越高,数据和算力供给不仅要多,也更要精,期望靠堆卡、堆数据就能做好智驾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在不久的将来,L3自动驾驶技术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出行时代,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安全、高效。这一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不仅是对传统出行方式的补充,更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义。
展望2025年,智驾行业虽终点未明,但“车速”确定。据IDC预测,2025年我国智能汽车出货量将达约2500万辆,复合增长率达16.1%。据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接近万亿。
技术创新正在重新定义电动汽车的充电体验,使得充电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电动汽车充电将更加满足用户的需求,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此次智能驾驶研发部门进行的一系列调整,蔚来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这是公司为了确保先进功能更好地交付给用户,同时满足业务多平台、多功能的业务需要,和敏捷的应对技术,以及产品的快速变化,进行的主动调整。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