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事关民生福祉,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对于重点领域问题的整治,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推进全链条综合治理。公民个人信息收集,必须合法、正当、必要、规范,应让非法倒卖个人信息者付出沉重代价,推动形成各方参与保护信息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个人信息上传情况方面,测试发现,6款APP上传了6种类型个人信息: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当前连接Wi-Fi MAC地址、当前连接基站信息;唯一设备识别码,包括Android ID(安卓ID)、OAID(开放匿名设备标识符)、手机MAC地址;剪切板内容信息,包括最近复制的文本;应用列表信息,包括手机上已安装的应用信息;手机号码;用户截图操作信息。
近些年,像知网、学习通这样的教育服务平台都爆出泄露学生用户数据的新闻,它们掌握着大量涉及学生姓名、电话、学校等信息,其中还包括一些机密研究数据,如果平台无法妥善处理这些信息,甚至恶意泄露、售卖用户信息,就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无论是演艺明星还是普通个人,个人信息均受法律保护。目前,个人信息被非法倒卖、非法泄露等情形屡见不鲜,已对社会公众造成严重困扰。交通、快递、住宿、中介等服务行业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在此也提醒负有接触、收集、处理个人身份信息职责的相关从业员工,应严格履行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及防止外泄的义务,如泄露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近日,北京高院召开北京法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审判情况新闻通报会。会上介绍,2018年以来,北京全市各级法院共审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219件,判处犯罪分子294人,所有已结案件中24.6%的案件涉及高度敏感信息,且五成案件的被告人有较为固定的工作单位或职业。
在5G即将全面落地的大环境下,网络可视化以数据要素时代下的“排头兵”身份将率先受益,通过对数据进行运营、分析、维护、管理、应用等运维行为,对千行百业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和可读化,为构建政务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开拓;
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该种保护规则亦被称为“监护人替代同意制度”,即需要经过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同意,信息处理者才能处理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实践中,对于该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境。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根据法律规范和业务习惯,自由获取和使用信息并实现个性化的推荐业务,通常并不构成侵犯隐私权。判断个人在个性化服务推荐业务中的不当获取或者使用个人信息是否构成了隐私侵犯,仍然需要根据侵权责任的形成条件,确定个人是否具有主体过错或者侵犯的事实。
为了合规通过等级保护,不少人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或者标准到底有哪些?究竟以哪些作为依据?为了解决大家的这个难题,本篇文章为大家提供国家目前已经出台的关于等级保护的相关标准。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