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战略下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杂志
数字中国战略作为国家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抓手,其落地成效高度依赖数据要素的安全有序流通。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我国数据安全治理已从“框架搭建”进入“细化落地”阶段。

数字中国战略作为国家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抓手,其落地成效高度依赖数据要素的安全有序流通。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我国数据安全治理已从“框架搭建”进入“细化落地”阶段。地方网信部门作为国家战略在区域层面的执行者与推动者,承担着衔接国家政策、回应地方需求、化解治理矛盾的重要职责,亟需从制度、技术、机制等多维度探索适配区域发展的现代化治理路径,实现数据安全与数字发展的动态平衡。

地方数据安全治理的普遍性难题

1.数据分类分级落地梗阻

地方缺乏统一的分类分级评估标准与认定流程,对“重要数据”“核心数据”的范围界定模糊,导致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对数据安全等级的判定存在差异,增加了跨主体数据流通的合规成本;部分行业数据具有特殊性,但地方尚未针对行业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分类分级细则,难以满足行业数据安全治理的个性化需求。

2.治理资源配置不均衡

地方数据安全治理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向中心城市集中,地方网信部门的治理能力薄弱,难以应对县域层面的数据安全风险;中小企业的数据安全投入能力有限,缺乏专业的安全技术与管理团队,成为数据安全治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公共数据与企业数据的协同应用缺乏资源支撑,技术工具、运营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数据价值化与安全治理的协同推进。

3.国际合作与规则对接不足

具备跨境数据流动需求的地方(如自贸区、边境口岸城市),缺乏与国际数据治理规则的对接机制,对国际通行的“安全港”“数据互认”等制度的探索不足,导致区域内企业开展跨境数字业务时面临合规壁垒;地方网信部门缺乏参与国际数据治理的渠道与能力,难以在区域层面推动跨境数据安全合作,制约了数字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地方网信部门的行动建议

1.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

将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重点任务与责任分工;建立数据安全治理“一把手”负责制,由地方网信部门主要负责人牵头统筹,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治理中的重大问题;构建数据安全治理评估指标体系,将数据安全事件发生率、分类分级完成率、企业合规率等核心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强化考核导向作用;定期开展数据安全治理成效评估,总结经验做法,查找问题不足,动态优化治理策略,确保治理路径贴合区域实际。

2.深化治理机制创新与落地

探索“政策沙盒”机制,选取重点行业或区域开展数据安全治理试点,在可控范围内测试新型治理模式、技术方案与政策工具,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完善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制定协同工作细则,明确会议召开、信息共享、联合处置等环节的具体流程,确保协同机制常态化运行;建立政企协同“白名单”制度,选取合规意识强、技术能力优的企业纳入白名单,在数据共享、安全评估等方面给予便利,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跨区域治理协同,与相邻地区网信部门签订协同协议,建立风险共防、事件共处置、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破解跨域治理难题。

3.提升技术支撑与能力建设

加快建设地方一体化数据安全监测平台,整合政务、企业、网络等多源数据,部署智能分析算法,实现风险实时监测、自动预警与快速溯源;制定地方数据安全技术发展计划,重点支持隐私计算、后量子密码、AI安全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技术成果在政务数据共享、企业数据流通等场景落地;构建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网信部门工作人员开展监管能力培训,针对企业人员开展合规与技术培训,针对高校学生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形成梯队化人才队伍;建立数据安全应急演练机制,定期组织政府部门、企业、安全机构开展联合应急演练,提升应对重大数据安全事件的实战能力。

4.推动生态构建与市场培育

牵头组建地方数据安全产业联盟,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资源,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制定数据安全第三方服务机构培育计划,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对接等方式,支持第三方机构发展,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开展数据安全宣传“七进”活动(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学校、进基层、进网络、进家庭),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宣传矩阵,提升全民数据安全意识;探索数据安全市场化激励机制,对在数据安全技术创新、合规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或机构,给予资金奖励、荣誉表彰等激励,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5.强化监督问责与合规监管

建立数据安全常态化监管机制,通过日常检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数据安全监管;完善数据安全问责制度,对未履行数据安全监管职责、导致重大数据安全事件的部门或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建立企业数据安全信用评价体系,根据企业合规情况、安全事件记录等信息进行信用评级,实施差异化监管;畅通数据安全举报渠道,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数据安全监督,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合力。

结语

数字中国战略下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地方网信部门需立足职能定位,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通过顶层设计、机制优化、能力提升、生态构建与监督问责的多维度发力,推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地方力量。

来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杂志

作者:吐鲁番市高昌区委网信办木拉提•巴力

请扫码关注数字化经济观察网
责编:左右
参与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