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诞生的背景

泸州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泸州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数字化,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数字社会的转型。数字化,已形成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建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是当前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的变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解决这一矛盾,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以什么方式解决人民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民“共建共享”;党的十八大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及“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深化供给侧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民更便利、更及时、更公平、更均衡地获得服务。

唐冠天朗和中数信安正确把握了全球数字时代新趋势,正确考量和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生的矛盾转化,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优势,提前谋划、审时度势,将企业的事业发展和发展目标定位于推动实现社会生活与社会服务的网络化、数字化和现代化,前瞻提出以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是由全体合伙人企业共同投资及自由合作、开放合作、联合合作搭建的自由开放、共建共享、共产共用的中国首个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现代民生服务系统,是全球首个运用安全可控、独立自主的数字化核心技术规划设计覆盖全球的大型数据网络运算服务平台和区块链应用系统。

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无论是项目的提出和规划、设计,还是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市场实践,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走的毛泽东思想群众路线,坚持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运用的是对江泽民“三个代表”先进性和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发展性,贯彻落实的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网络安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及“大数据战略”的有关重要讲话精神。

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试验田,将成为地方政府“三去一降一补”示范项目;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利器,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成为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城乡一体化)的有力抓手,将成为推动建设“数字中国”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人民智慧创新伟大实践。

北京唐冠天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的研发者和平台所有知识产权的拥有者,是“中国数字信息与安全产业联盟”的主要发起人和联盟理事长单位。

中数信安(北京)商务管理有限公司由北京唐冠天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孵化成立,受唐冠科技的授权和全权委托,负责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在全国的市场推广和商务运营。

基于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技术体系与产品体系的复杂及商务体系与应用服务系统的庞大,基于平台所担负责任与肩负使命的重大,2014年9月27日,由唐冠科技作为创始发起人,横向联合国家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纵向联合中国数字信息与安全产业全产业链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联盟”。从此,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的使命与事业,成为联盟——企业联合体的使命与事业。

数字化,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数字社会的转型。数字化,已形成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建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是当前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一)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当前,世界市场处于萎缩状态,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出口对中国经济的促进受到抑制,世界经济走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趋加深,中国经济产能过剩现象仍然严重,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加大,宏观调控面临两难。

第一,从国内发展形势来看,随着“四化”“五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已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正由工业生产型经济形态转向社会服务型经济形态。国内企业也不再盲目抓生产,而是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价值,重点抓住民生与社会服务需求,满足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第二,在全球,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的强大驱动力量,成为世界公认的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具有相对优势。我国人口基础大、企业数量多,市场规模大,网络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发展全球领先,中国网民的数字消费意识强,对新模式、新业态的接受程度快,能够构筑起数字观念优势。

第三,在全球数字化趋势背景下,中国呼唤以数字化方式推动国家与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建设。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政府监管公共服务创新、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是提升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手段。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将成为基于数字信息传播和数据处理的多元化社会治理工具。

(二)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背景

第四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征标志,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赋能方面,数据流作为新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数据越开放越有价值。

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应用,能够优化传统要素配置及其使用效率,以提高资源、资本、人才等的全要素生产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中国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的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

在数字信息技术发展方面,在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20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习近平指出,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数字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要抓产业体系建设,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

(三)信息化发展背景

从“九五”国家第一个信息化规划到“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国信息化经历了技术萌发、艰难起步、落后追赶及快速发展和规模发展五个阶段。

但我国信息化发展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程度不高,区域和城乡差距比较明显,网络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信息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中的潜能还没有充分释放。信息化在地区、部门、行业及产供销间呈现信息孤岛和数字烟筒,城乡差距拉大,公共服务不均等,贫富差距过大,老百姓生活水平虽有提高,但对社会的满意度不高。

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能最大范围和最大限度解决我国信息化发展若干阶段存在和遗留的问题。

(四)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稳步推进和大力实施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宽带中国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人工智能国家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可落地的政策保障和可依托的产业保障。

1、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从《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到2016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再到《“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三份文件分别首次提出“国民信息技术应用”、“数字化”、“数字中国”,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从数字化到数字中国,递进的是

政府对国情的洞悉,是政策制定与政府机构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质量提升和强化民生服务的与时俱进。

2、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

2015年8月,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未来5-10年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发展目标,提出主要任务是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

3、数字经济纳入顶层设计

在提出数字经济之前,2015年国家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2016年提出“中国制造+互联网”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4、习近平指出要深化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合作

2017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作主旨演讲时指出,要深化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合作,引领全球创新发展的方向。

5、“数字中国”成国家战略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数字中国”。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数字中国”,2017年12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以大数据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此外,习近平在给福建和贵阳两个大会的贺信中均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数字中国”建设把舵定向,不仅标定了前进路径,更擘画了清晰未来。

从“互联网+”到“数字经济”,是纵向深化的过程,从“数字经济”到“数字中国”,是横向扩展的过程。由经济扩展到民生、政务等各方面,从不同维度展开中国数字化蓝图。

(五)法治背景与法治保障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正式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对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重要部署。

本着对合同负责、对法人负责、对项目负责的工作精神,我们依法、依规、依约从事商务活动。商务活动中我们重点面向具有履约能力的法人公司及有良好孵化基础的合伙人,且必须先完成公司构建和人才队伍建设设。

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人人学党章、学宪法,学十八大以来有关政策文件,学习近平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各类法律及国务院各部委行政法规。倚法治精神和契约为原则,以项目为中心,以法人为主体,遵照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要求,进行平台项目管理与运营,保证了项目各个流程的合理、有序和规范。

请扫码关注数字化经济观察网
责编:夏丽
参与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