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应用推动安全生产从人防向智防转型

中国黄金报
近日,玉林市应急管理局印发《全市推广“AI+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决定全面启动“AI(人工智能)+安全生产”场景应用。结合玉林市产业特点,该市计划推动AI技术在矿山、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深度应用。

据报道,近日,玉林市应急管理局印发《全市推广“AI+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决定全面启动“AI(人工智能)+安全生产”场景应用。结合玉林市产业特点,该市计划推动AI技术在矿山、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深度应用。

当下,AI技术已深度融入各行各业。医疗领域,AI辅助影像诊断提升疾病检出率;交通领域,AI算法优化路况调度缓解拥堵;金融领域,AI风控系统实时识别欺诈交易……在安全生产领域,由于其涉及场景复杂、风险隐患隐蔽、事故后果严重的特点,更需要AI技术赋能。玉林市推广的“应安联人工智能+安全生产大模型”,让工业摄像头蜕变为24小时值守的“智能哨兵”,正是AI技术适配安全生产需求的生动实践,这场变革正重塑安全生产治理格局。

传统安全生产管理长期受制于“人防”的固有局限,矿山、化工等高危行业点多面广,监管人员难以覆盖所有风险点位;人工巡检易受疲劳、经验等因素影响,隐患发现往往滞后于事故苗头。AI大模型精准破解这一痛点,依托视觉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带来了安全监管的全方位升级。

“AI+安全生产”的高效性体现在对隐患的秒级响应,打破人工巡检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全天候、全区域的风险监测;精准性源于AI对海量数据(603138)的深度学习,能准确识别人员违章行为、设备异常状态、环境风险变化,避免人工判断的误差与遗漏;便捷性则体现在分级预警机制,可快速将风险信息推送至相关责任人,助力及时处置,大幅提升安全监管效率。

“AI+安全生产”的落地,不仅是技术升级,还是安全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AI技术推动安全管理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防控”,通过提前预警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二是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依托海量监测数据优化防控策略;三是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构建全域感知的智能防控网络,为安全生产筑牢技术基石。

当然,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其特点决定着从“人防”到“智防”的转型,并非要摒弃“人防”。AI技术虽能高效监测风险、精准预警隐患,但在复杂场景的应急处置、人文关怀的现场协调等方面,仍需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

安全生产的特点,决定着安全监管工作要“多条腿走路”只有将“智防”的技术优势,与“人防”“物防”“工程防”“管理防”相结合,形成多重防线,让安全发展理念深植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更全面地应对安全生产中的各类挑战,确保企业长治久安。

请扫码关注数字化经济观察网
责编:左右
参与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