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用上Wi-Fi 7,Wi-Fi 8就要来了!这将重塑物联网关键场景

物联网智库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Wi-Fi 7产品渗透率达6.4%,随着2025年更多产品通过Wi-Fi 7认证,渗透率将从6.4%增长至15%。换言之,当下的Wi-Fi 7技术才算刚刚步入大众视野,就在很多消费者根本还没用上Wi-Fi 7之际,下一代Wi-Fi 8技术已然蓄势待发。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Wi-Fi 7产品渗透率达6.4%,随着2025年更多产品通过Wi-Fi 7认证,渗透率将从6.4%增长至15%。换言之,当下的Wi-Fi 7技术才算刚刚步入大众视野,就在很多消费者根本还没用上Wi-Fi 7之际,下一代Wi-Fi 8技术已然蓄势待发。

当地时间10月12日,TP-Link宣布其使用业界合作开发的原型设备实现了下一代WLAN技术Wi-Fi 8的连接演示。TP-Link表示此次测试成功验证了Wi-Fi 8信标和数据吞吐量(尚未公布具体的网速数据、稳定性指标或产品上市时间表),证实了该技术的可行性,标志着Wi-Fi 8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与此同时,博通、高通、Intel、联发科、美满电子等也都在积极为Wi-Fi 8作准备。刚刚不久前,博通宣布推出业内首个Wi-Fi 8芯片解决方案,包括——BCM6718(专为家庭与运营商AP而设计);BCM43840、BCM43820(针对企业级AP);BCM43109(面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和车载终端等边缘设备)。博通还将开放Wi-Fi 8知识产权授权,以支持物联网(IoT)、汽车及移动设备厂商快速采用AI优先的无线连接技术,共同构建完整的Wi-Fi 8生态系统。

Wi-Fi 8,又称IEEE 802.11bn标准,目前仍处于开发阶段。根据初步标准草案,Wi-Fi 8的发展重点将从单纯追求速率转向更高的可靠性、协调性与资源利用效率,这对包括自动化系统、沉浸式计算以及高密度物联网环境在内的应用场景十分关键。

为什么需要Wi-Fi 8?不再仅追求更快

过去十年里,Wi-Fi技术在峰值速率方面的进步令人瞩目,已能满足视频流、云服务、AR/VR等大部分应用的带宽需求。实际上,在多数环境中,Wi-Fi速率已远超许多实际应用的需求,与速度相比,信号遮挡、多设备干扰、室内布局、漫游切换,这些都会让连接质量大打折扣。

Wi-Fi 8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不是追求极端峰值速度,其设计目标是在高拥塞、易受干扰且移动性强的环境中,也能提供稳定、低时延且近乎无损的连接体验。正如高通技术标准副总裁Rolf de Vegt所说:“Wi-Fi 8将在给定Wi-Fi覆盖范围内始终如一地提供高数据速率和低延迟,并在关键时刻提供更快的速度。其峰值数据速率不会高于Wi-Fi 7,但平均数据速率肯定会更高,因为Wi-Fi 8将持续提升性能和可靠性。这就像在平坦的路面上驾驶汽车,没有颠簸,没有缺失的柏油路面,也没有坑洼——这是一种绝佳的体验。”

Qorvo连接产品线总监Kevin Gallagher也直言:“乍一看,Wi-Fi 8似乎只是在Wi-Fi 7的基础上进行了渐进式改进——两者都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相似的吞吐量。但实际上,Wi-Fi 8带来了关键性的提升;并非单纯追求速度,也更聚焦于效率、协调性,和未来适应性。最明显的变化是可用频谱的增加,Wi-Fi 8将上限频率从7.125GHz扩展到7.25GHz。这一细微调整使得系统可额外增加一个320MHz信道和一个160MHz信道——这些关键频谱资源对于减少干扰、提升高密度环境下的性能举足轻重。”

物联网关键场景需要Wi-Fi 8

尽管Wi-Fi 8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但其目标是进一步拓展无线通信能力,结合TP-Link和Synaptics官网的资料,我们可以梳理出Wi-Fi 8的主要特性包括超高可靠性、低时延、低功耗、无缝连接等,这对于许多物联网关键应用具有突破性意义。

1.超高可靠性(Ultra-High Reliability)

Wi-Fi 8将通过优化调度机制、增强冗余设计与改进纠错能力来降低抖动(jitter)与数据包丢失率(packet loss)。与以往强调峰值速率不同,Wi-Fi 8更注重连接的一致性与稳定性,适用于那些信号中断会影响性能甚至安全的关键任务型应用场景。

对于工业自动化、远程监测、医疗健康类设备、无人驾驶系统等物联网关键应用而言,可靠性非常关键:若传感器丢数据、控制信号误差或延迟超过阈值,可能会造成误动作、安全问题或系统整体性能下降。Wi-Fi 8提供的可靠连接能够保证关键数据路径不中断。资料显示,Wi-Fi 8旨在将丢包率降低25%,尤其是在用户或设备在接入点之间移动时。

2.多接入点协调(Multiple Access Point Coordination)

新标准旨在实现设备在空间中移动时的无缝连接体验,提升负载均衡效率,减少信号冲突,主要依靠以下技术原理来实现:

Co-BF(协调波束成形):多个AP协同工作,将WiFi信号更精准地发送到您的设备。此举旨在减少来自其他Mesh AP的干扰,从而提高可靠性,并在覆盖范围边缘和多设备环境中保持更稳定的连接。

Co-SR(协调空间重用):AP之间相互通信,并使用动态功率调整来避开覆盖区域重叠,从而防止重叠区域内的客户端受到干扰。这有助于提高AP附近的网速,减少网速下降,并提升通话和流媒体播放的流畅度。

Co-TDMA(协调时分多址):AP可以通过优先传输和轮流传输不重叠的信号来与其他AP共享传输机会。这样一来,即使在繁忙的家庭中,干扰和拥堵也会减少,速度更稳定,延迟更低,连接也更可靠。

图源:TP-Link官网

在密集部署环境中(如厂房、公共设施、智慧城市节点),多个接入点协同工作可减少相互干扰,提高频谱利用效率。IoT设备通常功率弱、部署在信号边缘或受遮蔽,这样的协调机制帮助这些设备有更稳定的连接质量。

3.先进的电源管理(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物联网设备常为电池驱动,频繁充电或更换电池成本高。Wi-Fi 8在功耗优化、唤醒周期(TWT或协调/受控唤醒)方面有改进,使IoT设备在不频繁通信或周期性通信情况下能长时间待机。资料中提到设备组可以协调通信时间、减少“常开听信道”的时间,从而显著延长电池寿命。这对于工业及户外场景下的长期运行物联网设备尤为重要,可有效减少电池更换频率与维护成本。

4.增强型频谱利用(Enhanced Spectrum Utilization)

Wi-Fi 8将引入基于预测性流量调度与自适应信道分配的智能频谱管理机制。该机制可有效减少干扰、提升整体网络性能,为开发者提供更稳定、可预期的通信体验。

IoT节点往往分布广泛、环境动态,频谱变化(干扰、遮挡、噪声)常常导致性能波动,Wi-Fi 8的这些机制能提供更稳定的吞吐和响应时间。

5.集成毫米波(mmWave)支持(Integrated mmWave Support)

毫米波通信已在5G网络中广泛应用于高密度城市区域与固定无线接入(FWA)场景,提供高速、低时延通信。Wi-Fi 8将原生集成毫米波支持,为虚拟现实(VR)头显、扩展坞(docking station)及机器间本地高速数据传输等应用提供理想支持。这种内置的毫米波支持意味着产品设计者可直接利用该功能,而无需额外配置独立的射频系统。

6.更低时延(Lower Latency)

Wi-Fi 8将进一步降低通信时延,以满足实时响应型应用需求。这对于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以及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等场景至关重要,可实现毫秒级反馈与顺畅交互体验。

7.设备内共存优化(In-Device Coexistence)

随着越来越多的物联网终端集成多种无线电模块(如Wi-Fi、蓝牙、UWB等),Wi-Fi 8将通过改进的协调协议降低射频干扰,实现多通信系统的高效共存。这有助于产品团队在无需额外屏蔽或复杂射频隔离的情况下,确保系统性能稳定。

8.增强的安全特性(Enhanced Security Features)

Wi-Fi 8将在安全性上实现全面强化,使网络能抵御传统与新型威胁。尽管具体细节尚未确定,但预计将包括更深层次的硬件级安全机制集成与灵活的策略管控能力,以支持更复杂的企业级与工业级应用需求。

何时能真正用上Wi-Fi 8?

那么,Wi-Fi 8对普通消费者意味着什么呢?

想象一下,一栋设备密集的公寓楼,或一间员工带着笔电与手机四处走动的办公室——信号并不完美、干扰无处不在,但Wi-Fi 8依然能让一切顺畅运行。它通过协调各个接入点,平滑掉延迟,减少无线冲突,让关键任务的数据流不再被“堵在路上”。

再设想一个典型的晚上:家中的大屏电视正在播放8K实况体育赛事;另一位家庭成员在玩网络游戏并同步直播;同时有人在处理需要实时AI语音协助的工作项目。就在这时,智能门铃检测到有人靠近。不同于过去那种简单的“检测到移动”提示,搭载AI的摄像头能够识别来者是快递员、邻居,还是家人归来,推送的提醒更精准也更有意义。

在旧一代Wi-Fi环境中,如此高带宽、多任务并行的场景常常意味着卡顿、延迟、画面模糊,甚至关键时刻的断流。而在Wi-Fi 8下,这一切都能顺畅进行:8K画面清晰无比,游戏体验低时延无顿挫,AI助手即时响应不再“转圈圈”,门铃消息也能即时推送、互不干扰。

这正是Wi-Fi 8带来的改变——无论设备多、需求多,家庭或办公网络都能保持稳定、流畅、值得信赖。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用上Wi-Fi 8?根据Wi-Fi联盟的官方规划,Wi-Fi 8的具体协议标准尚未完全确定。目前预计到2027年才会进入认证与上市前准备阶段,正式推出时间定在2028年,这一时间表为设备制造商和芯片开发商提供了明确的技术发展路线图。

图源:高通官网

不过,即使标准落地,Wi-Fi联盟的认证流程、互操作性测试、设备适配也需要一定时间,这会影响产品出货速度;同时,新标准的芯片、天线、射频设计可能成本较高,初期产品价格不低,用户更替升级意愿可能较低,这会拖慢普及速度。

在此之前,Wi-Fi 7和6E仍将是主流,Wi-Fi 8更多会作为“下一代可靠性优选”逐步被引入,在许多物联网关键场景绽放光彩。

参考资料:

WiFi 8 For Life in a Connected State,TP-Link

TP-Link完成首次Wi-Fi 8连接演示,确认802.11bn主要改善使用体验,IT之家

博通发布全球首个Wi-Fi 8芯片生态系统,加速AI边缘网络发展,IT之家

TP-Link confirms successful Wi-Fi 8 trials—next-gen wireless standard to usher in advances in reliability and latency,tomshardware

Wi-Fi 7 and Wi-Fi 8:Key Features,Differences and What They Mean for Product Development,synaptics

Wi-Fi 8 has Arrived to Drive the Wireless AI Edge,Broadcom B-Connected Blog

构筑无线未来:深入解读Wi-Fi 8的潜力与实力,Qorvo半导体

高通谈Wi-Fi 8:“无处不在的超可靠性能,以及在关键时刻更快的速度”,WifiNOW

请扫码关注数字化经济观察网
责编:左右
参与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