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冬:夯基固本 数智赋能,务实推进数字政府3.0创新发展
9月25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信息化观察网和国润互联信息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25数字政府智能应用与创新发展大会”在京成功召开。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政务外网发展规划处处长王晓冬以《夯基固本 数智赋能,务实推进数字政府3.0创新发展》为题作主旨报告,从数智技术发展大势、数字政府核心问题,到数字政府3.0建设路径,为行业呈现了清晰的发展蓝图。
王晓冬
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政务外网发展规划处处长
演讲主题:夯基固本 数智赋能,务实推进数字政府3.0创新发展
王晓冬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数智技术”的概念,是数字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简称,它代表了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跃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成为“十五五”时期推进数字化工作的关键驱动力。近年来,人工智能(AI)正深度融入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跃迁,呈现出技术融合深化、场景应用多元、标准体系建立的新态势。尤其是今年初以来,我国各级政务部门大规模部署DeepSeelk+政务,超过30个省市引入大模型,覆盖240个场景。
王晓冬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信息时代发展大势,围绕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就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我国数字政府建设驶入快车道,有力支撑我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协同创新,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无论技术手段如何变化,数字政府的初心始终不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全面履行好政府职责。数字政府是内化的治理范式,而非外化的工程技术,是政府数字化改革、智能化提升,建设中需更加突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局部创新与整体创新同步发力、数据融合与业务融合同步强化、数字政府与数字中国同频共振。
王晓冬还提到,数字政府建设已历经多个阶段,从电子政务阶段,到数字政府1.0阶段,再到数字政府2.0阶段,当前数字政府建设需跟上数智技术的跃迁式创新节奏,加快向数字政府3.0迈进,这一阶段是以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数智技术的创新驱动+政务智能体的功能形态为特征的全面数智化转型。
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政府3.0建设,王晓冬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要统筹推进,控制好投入产出比。通用政务大模型是知识密集、数据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创新活动,必须加强统筹协调,汇聚算力资源、语料数据、行业知识,加强通用政务大模型的创新研发,避免出现“家家点火、处处冒烟”的低水平重复创新。
二是场景牵引,锚定好创新着力点。围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定位,锚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聚焦服务场景、治理场景和决策分析三大场景,充分发挥好数智技术赋能作用全面履行好政府职责。
三是落实行动,把握好优先发展方向。要依托《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在“人工智能+”治理能力行动中,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提升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加快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向乡村延伸;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推动构建面向自然人、数字人、智能机器人等多元一体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网络空间治理;共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画卷,提高空天地海一体化动态感知和国土空间智慧规划水平,构建智能协同的精准治理模式,同时安全稳妥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应用,打造精准识别需求、主动规划服务、全程智能办理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四是加强供给,建设好高质量数据集。从理念上,将公共数据由履职行政的副产品,变成赋能创新的新要素和数据集,通过人工智能+政务应用建设,全面激活大量沉睡的公共数据资源,丰富拓展人工智能创新所需的高质量数据集和语料库。
五是赋能创新,发挥好创新加速器作用。发挥数字政府统一市场作用,提高人工智能创新集中度。充分发挥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应用场景多、市场规模大、业务管控强的作用,形成政府需求侧人工智能应用“统一技术路线、统一创新生态、高强度资源投入”的机制,加快收敛技术路线,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生态,提升创新集中度。
六是应对挑战,守护好发展底线。要正视当前面临的政务大模型技术能力不强、高水平数据集供给不足、政府部门对大模型可靠性与稳定性存在顾虑、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字鸿沟加剧风险、投资成本高、人工智能“幻觉”与伦理等挑战,通过完善政策法规配套、优化业务流程再造、创新建设运行模式、加强安全保障等方式,确保数字政府3.0建设安全稳妥推进。
(以上内容根据2025数字政府智能应用与创新发展大会嘉宾发言整理而成,未经嘉宾本人审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