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具身智能赛道对AI创业者更加友好
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竹
“英诺天使基金”的名字出现在云深处、千诀科技、鹿明机器人、镁伽机器人、加速进化等具身智能机器人早期投资机构名单中。这个专注于早期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机构2019年起全面转向科技赛道。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竹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具身智能的市场潜力巨大,其能量引发未来生活巨变,是一个对AI创业者更加友好的赛道。在他看来,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具身智能产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收敛技术范式和探索应用落地场景,英诺将长期持续关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科技赛道。
AI创业中具身智能成功机会更大
在李竹看来,新一代人工智能大致可分为三个范式,其一为信息智能,产品形态类似ChatGPT、DeepSeek、元宝等;其二是具身智能,它对机器人进行了全新升级,使其能够与现实世界产生互动,进行感知、决策和执行;其三是类脑智能,它以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算法建模与硬件开发模拟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让机器具备自主学习、推理和决策能力。
李竹深刻意识到,未来AI很大一部分市场仍将被现有的互联网大厂和科技巨头占据,只有小部分领域属于创业公司,例如新一代智能终端的超级应用,或许只有依托新的交互方式和商业模式才能取得成功。李竹还观察到,当前蓬勃发展的具身智能产业吸引了多样的创业主体:不仅有诸多科技巨头纷纷押注,还有国际顶尖高校院所的顶级人才投身于此,许多互联网大厂和科技巨头的高管也纷纷下场创业。由于具身智能处于发展初期,一众互联网大厂、科技巨头与创业者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都需要完成具身大模型研发、小脑运动控制研究、大量真机数据收集等“规定动作”,并不具备绝对优势。因此在他看来,这种创业氛围和产业初期发展的状态,更有利于创业成功。
除了对于AI创业者更加友好,具身智能赛道也契合了英诺一贯的投资逻辑。
李竹介绍说,英诺首先会判断这个产业是否会引发未来世界巨变。首先,具身智能未来的市场空间巨大,许多第三方的分析报告预测,未来几年该赛道将形成万亿级别的市场空间,一旦具身智能开始进入家庭,其市场规模将高速增长,万亿市场中有望诞生若干千亿级超级独角兽公司,创造更多价值。此外,具身智能将会改变世界的已有运行规则,它的泛化性和通用性将给机器人产业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革。例如,以往在工厂里用于生产的机器人都是节拍式运作,而在具身智能的加持下,机器人有可能在非标准化环境中自主感知、判断决策并开展工作。
其次,英诺会关注具身产业在哪些细分领域具备场景落地的可能性。英诺发现工业、农业、能源等诸多行业对具身智能都有需求,具身智能具备在千行百业发展的潜力,一个公司不可能占据所有细分领域,未来的具身智能市场一定是不同公司在不同赛道提供形态各异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英诺判断,若一家具身智能公司能够深耕某个细分行业并实现落地,就能够拥有一定的销售规模。
李竹坦言,英诺看重拥有核心技术的人、产品的定义能力,以及创业者的认知和前瞻性以及能否根据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的能力。
人形机器人发展还未形成共识
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成为今年创投领域最具争议的主题,一方面资本正在狂热地追逐具身智能明星创业公司,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的融资总额超过200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总和。另一方面,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等明星投资人公开表示对人形机器人的质疑。
对此,李竹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还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不仅是投资人和科学家尚未对人形机器人达成共识,整个社会对此都有不同观点。对此,他分析称,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范式尚未收敛、产业仍处于发展萌芽期、场景应用还在探索中。
首先是人形机器人技术范式尚未收敛。具身智能与AI大模型不同,AI大模型的技术范式已清晰明确,从业者只需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并探索新应用即可。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具身智能的技术范式尚未收敛,相关创业企业才刚刚起跑,仍在摸索究竟哪一条技术路径能够真正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其次是人形机器人需要寻找场景应用。现阶段大家看到的人形机器人可以跑跑跳跳表演,但是会质疑其还无法产生实际价值。事实上,在技术范式尚未收敛的情况下,应用场景的持续性难以保障。例如,部分企业正在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应用,目前只有部分场景适合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执行任务,机器人还不具备执行任务的泛化性。例如,训练人形机器人完成抓杯子的任务后,若让它去抓苹果或香蕉,仍需要再次训练。李竹认为,人们对具身智能技术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具备泛化性和通用性,但在技术范式尚未完全达到预期的当下,应用场景可能不会非常明确和广泛,创业团队仍在进行有效果的场景尝试。例如,创业团队通过人形机器人展览展示,也能带来一些规模不大的销售收入。
李竹认为,要对人形机器人走入现实生活抱有耐心。在他看来,走入家庭是人形机器人最终的应用场景和市场,人们期待它可以承担做家务、协助养老等工作。显然,当前的人形机器人尚不具备进入家庭的条件,各类企业都在通过各种应用形式打磨机器人的各项性能。例如,英诺投资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加速进化,正在探索人形机器人踢足球的娱乐场景。他坦言,虽然目前人形机器人还是通过遥控器控制进行踢球表演,如果未来它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可以自主判断球的位置、球门的位置,躲避对手阻拦并将球踢进,就初步具备了进入家庭的可能。
李竹表示,外界看到的是人形机器人在跑马拉松、打拳击赛、踢足球,实际上这些公司在提供体育娱乐赛事的同时也在积极提升人形机器人的各项能力,例如提升机器人的鲁棒性、实现轻量化设计以及拥有良好的电池续航能力等,让人形机器人在进化的过程中给大家带来了更多欢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