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为“人肉开盒”上锁

所谓的“人肉开盒”,是指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后,将其公开并煽动网民攻击谩骂。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围绕“人肉开盒”已经形成黑色产业链,黑客组织利用大数据,将用户的个人信息集中归档形成了一个名叫“社工库”的平台。买到这些信息,只需要几十到几百元就够了。

近日,据第一财经报道《“人肉开盒”深度调查:谁在售卖你的隐私》,人肉开盒平台上参与者众多,30余种个人隐私被公开叫卖,违法者获得个人隐私信息后,肆无忌惮敲诈、勒索、恐吓,践踏道德与法律,任何普通人都可能成为“人肉开盒”的受害者。

所谓的“人肉开盒”,是指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后,将其公开并煽动网民攻击谩骂。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围绕“人肉开盒”已经形成黑色产业链,黑客组织利用大数据,将用户的个人信息集中归档形成了一个名叫“社工库”的平台。买到这些信息,只需要几十到几百元就够了。

事实上,“人肉开盒”问题由来已久,例如杨迪等明星的隐私信息都被泄露曝光过。一位博主在讲述自己“被开盒”的经历时表示,肇事者甚至通过电话轰炸、上门挑唆等方式进行骚扰。此前知名视频平台B站也通报了一起“人肉开盒”案例,违法者共计40余人,案涉18个省市。可见,“人肉开盒”不仅对个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还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人肉开盒”为何屡禁不绝?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犯罪分子刑罚较轻。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袁承鹏表示:整体而言,目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量刑是较为轻缓的。以北京市为例,近五年来该类犯罪的被告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占比约为73.2%,而罚金在10万元以下的占比约为83.2%。当犯罪收益远高于犯罪成本时,犯罪分子自然不惜铤而走险。

此外,由于互联网虚拟空间的特性,相关追责也变得更加困难。人肉开盒的黑手可能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全世界各地,很难及时将幕后黑手一并抓出。与此同时,“人肉开盒”行为往往涉及隐私,很难获得充分的证据。不同平台也有不同的规定和监管机制,处理“人肉开盒”行为可能会面临跨平台处理的难题。

但互联网绝不是法外之地,法治重拳正不断出击。今年9月,“两高一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11月17日,中央网信办又发文称,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应该明确的是,这些行动绝不是阶段性整治那么简单,更释放出国家严打网络违法犯罪的信号,以及捍卫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决心。

悠悠警钟为我们每个人而鸣,整治网络违法行为不仅需要法治利剑常亮,还需要各方一同携手共进。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常态化监管,建立跨平台合作机制;平台方需要主动承担主体责任,加强对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公众也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只有集各方之力拿出法治之锁,锁上网络犯罪的潘多拉魔盒,才能让“人肉开盒”的黑手无从下手,进而构建起更加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

请扫码关注数字化经济观察网
责编:高蝶
参与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