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教育新基建,如何重构智慧教育生态?

出新研究 飞飞
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共同打造出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和个性化的新型教育模式。

教育新基建在招生管理、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和环境安全等方面,对智慧教育生态具有重构作用。

2021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教培行业一夜变天,整个行业包括资本在内一片“哀嚎”。

几乎与“双减”同时,《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也正式落地,该政策明确指出,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基于此,“教育新基建”成为投资教育行业的关键词。时至今日,“教育新基建”的投资主题越来越明确,也逐渐向信息化聚焦。“新基建”对教育行业的智慧化,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01

智慧教育的四个阶段

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共同打造出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和个性化的新型教育模式。广泛意义上,智慧教育涵盖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教育信息化本身,而更多是以技术革新的角度看,关注新兴技术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并最终能升级智慧教育新生态。

智慧教育整体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网络化,时间在1990年-2000年,这期间是教育信息化硬件、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教育网、校园网、多媒体教育、教育管理软件等;其次是数字化,时间在2000年-2011年,聚焦在教育管理系统及平台,比如数字化校园平台级应用系统、录播系统和国家精品课程等;再次是集成化,在2011年-2020年,主要是深化教育平台建设,以及深入应用推广,比如云平台、慕课、翻转课堂、教育资源云、移动学习等。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教育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经过十年建设,我国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从2020年开始直到2035年,教育行业进入智慧化阶段,这一阶段是加快教育变革,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主要是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育、管理和服务平台。

从宏观环境来看,自2020年起教育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疫情极大地助推了行业变革,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成为智慧教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新兴技术持续发展,在推动教育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在加速智慧教育技术应用的升级和淘汰。

在这种宏观环境下,智慧教育的供给端也在发生变化。比如,疫情爆发后,随着“停课不停学”政策的实施,互联网巨头也逐渐加大投入,在教育行业的布局顺势加快,从技术投入到产品研发,从品牌推广到链接行业生态伙伴,头部企业以最快速度开展业务,纷纷抢占教育市场。

与此同时,智慧教育产品覆盖面持续扩大,包括幼教、K12、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年龄段,技术落地的产品逐渐渗透在教育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02

新基建如何重构智慧教育?

从整体上来看,发展新基建技术和实现智慧教育生态变革,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过程。目前,新基建技术在智慧教育生态中的应用主要在招生营销、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升学管理等方面。

在招生营销上,招生营销产品越来越多样化,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内容、平台和工具三类。其中,内容型产品主要解决招生营销方案,提供招生营销培训,助力招生引流;平台型产品主要是信息流广告平台,进行广告智能算法推荐;工具型产品主要是分销裂变工具,应用在招生数据分析方面。

新基建技术也会促进教务管理更加系统化。在教学辅助上,包括课程签到、学生考勤管理、排课、考务管理、成绩管理等将更加智能化,减少纸质记录方式的工作量;在生活管理上,会进行统一的身份认证,以一卡通为媒介,串联起学校生活各个场景,比如,图书馆、办公、报名、物业和停车管理等将实现互联互通;在环境安全上,综合利用自动化、计算机和视频压缩等技术,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性进行管理。

此外,新基建技术在教学、学习、练习和评测五个教学环节发挥广泛作用,促使教学管理更加专业化。比如,在教学上,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室就成为了重要环节。目前,常见的智慧教室主要有特色实验室、沉浸式互动教室、多功能直录播教室等,新基建技术这些智慧教室上都有广泛应用。

过去,无论是学校方还是家长,对学生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都相对较低,但随着新基建技术不断发展,升学管理日益精细化,对生涯规划也越来越重视。明显体现是面向B端的学校、教培机构,以及C端的家长和学生,各种性格测试、职业测试、专业工作流向测试等产品不断增多,服务类型也更加丰富,涵盖了生涯测评、学科诊断、升学途径分析、选科管理等多个环节,生涯规划逐渐成为可落地的目标。

长期来看,智慧化已经成为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新技术与教育行业的深度融合,技术将倒逼教育行业实现更大变革。当然,当前技术应用的精细化程度还有待提升,在教育教学中也多是辅助作用,对教育教学中的提升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向未来,新基建技术将在教学的方式、内容和环境上带来更大改变。

请扫码关注数字化经济观察网
责编:高蝶
参与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