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创驶入深水区,政策引导如何落到实处?
近年来,在各主管部门的政策强力推动下,信创产业已经从一项“工程”上升到当今形势下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战略。随着2027年100%替代目标的日益逼近,信创政策也从起初的“路径指导”进入到“阶段性验收”的关键时期。根据“2+8+N”三步走战略,8大关基行业之一的医疗信创市场正迎来替代高潮。
政策层面,卫健委发文明确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应符合信创标准与要求;中医药管理局要求中医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应当选用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先进技术。此外,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信创要求出台方案计划,部分地区更是“立下军令状”推动信创工作在医疗行业的落地实施。如《天津市智慧医院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到稳步推进医疗系统国产化,确保健康医疗信息安全可控,并规划在2026年6月底前完成相关系统建设,2027年9月底进行全面验收。其他省市如北京市、江苏省、深圳市、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山东省、陕西省、河南省等均已发文推动信创改造与智慧医疗深度融合。
政策导向下,医疗市场信创需求激增。从采购来看,2024年至今上海、武汉、福州、郑州等地医院陆续发布亿级医疗系统改造大单。宁夏回族自治区、温州、泉州、长沙、南安、温州等地医院则选择从硬件到软件的国产化路径,采购数百台信创终端。
当前,医疗信创升级的必要性、紧迫性已经不存任何疑问。更重要的问题已经变成了:应该怎么规划替代路径?选择哪条技术路线?如何结合自身需求用更高效率、无缝衔接、更低成本完成升级?
01、医疗信创路径:业务先行分段改造
医疗信创替代,是一个端到端的长期过程。“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动起来了”,这是2025年以来业内人士的切身感受,但医疗信创仍面临不少客观阻力也是事实。
目前,智慧医疗已经渗透到了医院管理、医疗服务、诊疗过程的各个环节,系统内涵盖了大量患者信息和医疗数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信创改造涉及终端硬件、基础软件、外设、应用软件、医疗专用软件、业务软件和网络安全等产品。而临床和管理中使用的终端数量大,且多数为PC终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信创升级的同时,如何保证平滑迁移和升级至关重要。
对此,相关专家建议可以参考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的成功模式:采取“全面规划、因地制宜、逐层突破、分阶替换”的思路,基于自身情况选择稳健、成熟的技术路线,首先将重点聚焦到芯片等核心硬件组件的更新,坚持“以国产终端等硬件更新,带动基础软件及上层软件更新”的实施路径,来“倒逼”医院信创工作的快速推进。
但明确路径只是第一步,当前医疗信创“生态不全、迁移成本高、替代质量难控”等问题普遍存在,整体替代压力很大。
具体来看,一方面,医疗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涵盖了近百个系统。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医疗信创系统还不普及,在应用与外设的兼容性、基础软硬件生态的支撑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医疗信创生态不完善、不健全、兼容性较差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医疗信创的高质量落地和发展。
另一方面,传统医疗系统及业务软件信息系统复杂多元,兼有C/S、B/S等多层架构(基于Windows+Intel架构或Linux+Intel体系开发)。信创替代需要进行跨平台应用迁移,门槛高难度大,过程中的硬件替换成本、系统重构成本、业务连续性保障成本和隐性运维成本更是难以估量。
此外,对于医院而言,信创替换涉及选型、实施、后期维护等多项工作,要兼顾安全稳定性和替代质量等要求,一招不慎就面临“迁不成”“迁不顺”“迁不好”等问题。
综上所述,对医疗行业用户来说,当务之急是如何规避风险,完成从硬件终端替代到上层软件迁移再到系统升级的平稳落地。
02、如何最快实现平滑迁移?
“路线选择问题非常重要。有的时候,选择大于努力。”在国内打响三甲医院“全面信创”第一枪后,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信息科主任王继伟如是总结。“在选型路线上互不兼容,就会带来适配性的问题,进而衍生出迁移成本和替代质量不可控等麻烦。”
自主可控新鲜事曾在调研中了解到,医院遗留系统多、接口复杂、版本碎片化严重且多为x86硬件终端。而大型医院信息系统异构,各科室多达数十至上百个厂商产品,绝大部分系统标准未能统一。加之医院IT预算有限,核心业务系统无法简单“推倒重来”,要尽可能保护既有投资。因此,平滑迁移能力、部署效率将直接决定替代进度,医疗用户通常会优先考虑兼容主流生态、改造少的路线。毕竟能支持原系统快速稳定上线,才是真正“可落地”的方案。
而通过采购数据和调研结果我们发现,凭借原生兼容和开放生态实现快速替代的国产C86正成为更多医疗用户选择。具体来看,一方面,海光C86路线完整兼容x86,广泛支持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虚拟化平台和云计算平台生态。重要的是,针对医疗行业JAVA、Python等开发语言C86兼容性表现更好,无需源码重构,不仅降低了软件迁移、运行、维护风险和国产替代压力,还能在最大程度上节省医院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成本。而迁移到ARM平台,不仅涉及主程序的移植,还需要对整个依赖树进行全面评估和适配。另一方面,针对医院数据库、医疗大数据分析、医疗云、Web应用与医疗科研等不同场景,海光CPU带来国内领先的性能支撑,并可提供对应的多系列芯片组合配置方案,为医疗业务提供成本更低、效能更高的计算平台。此外,海光全系列CPU已入围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安全可靠测评,C86-4G CPU达到安全可靠二级评级标准。在设计中加入了独立安全处理器,用来实现芯片的安全管理,涵盖安全密钥、安全存储、密钥管理及使用、内存加密、密码计算与芯片安全防护等11项安全技术,可为医疗信创落地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对所有国产技术路线的深⼊对⽐选型,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同样选择了国产C86技术路线,并将原来基于Intel CPU的终端和服务器,更新为基于C86架构的终端和服务器,并于2023年底实现了“全栈信创技术的全场景应⽤”。
采用国产C86技术路线后,该医院在短时间内便顺利从Windows操作系统替换为中科方德操作系统,数据库也从Oracle/SQL Server全部迁移到了达梦数据库,并随后完成了在用的上百款应用软件、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的适配验证和平稳运行。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王继伟强调。着眼于自身技术生态,选择更易兼容、性能更好的C86产品,保障信创的高可行性,能为后续工作“省下不少力气”。
除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外,在湖南省信创试点--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也完成了基于海光芯片的全栈国产化升级;同时,海光C86路线已支撑宁波市海曙区建设“国产化健康云”,打造浙江样板;助力石家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国产化升级;支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推动下属23家三甲医院ICU的数字孪生建设,提升了上海市整体急危重症诊疗能力。此外还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共创,在一个月内实现LLaMA3.1-8B、GLM4-9B、CosyVoice、GPT-SoVITS、GOT-OCR2.0、Whisper-large-v3等模型的快速部署。
海光成功的案例模版和丰富的落地经验也为医疗行业信创升级,提供一个个绝佳样本:尽管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各有优势,但“原生兼容主流x86生态、平滑迁移、安全稳定、性能强劲”的国产C86,显然更符合多数医疗用户的迫切需求。
结语
医疗信创不仅是路线和技术替代,更是医疗数据主权与服务体系的重构。海光C86路线以生态兼容性为支点,破解迁移成本与应用风险难题,为行业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替代路径。
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与技术迭代的深化,信创产品有望在医疗新基建中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