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成本转嫁,国产替代优势显现!
近期,美国单方面对全球贸易伙伴发起关税大战,其中最尖锐的矛头直指中国。在此背景下,我国立即采取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商品同步加征84%关税,双方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关税战直接冲击国内信息技术产业的背景下,高度依赖进口部件的硬件领域将面临供应链成本激增和技术封锁的压力。以断供及技术出口管制影响最大的服务器领域为例,国内大部分服务器企业的核心部件多数依赖国外,且基本都是美国品牌,如Intel和AMD的CPU,英伟达AI芯片,三星、海力士、美光内存,希捷、西数、东芝HDD硬盘等,而部分国芯服务器厂商也暂未实现关键部件全国产。在关税及技术出口管制的双重冲击下,轻则设备材料受限、研发周期延长,重则核心部件断供、技术迭代延缓,更有甚者将影响信息安全、国家安全。
因此,对服务器等硬件企业来说,加速供应链本土化进程,推动关键部件全国产化不仅是应急方案,更是中国构建自主信息技术体系的核心战略。而从政企用户的长远视角来看,与其为关税“买单”,不如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尽早结合业务场景部署符合自身需求的全国产硬件。
01、为关税买单不如尽早替代
众所周知,当前正值信创产业深化攻坚的关键节点,外部压力催化叠加政策与市场合力推动,倒逼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而随着《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的发布,国产服务器等硬件的性价比优势逐渐显现。
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按此规则,包括Intel、AMD等在内的美国原产芯片将有较大几率享受84%以上的关税,这也将导致其采购成本大幅飙升。从相关分销商报价来看,如果加征84%关税,再计入相关增值税、原材料和分销成本,美品牌服务器芯片价格将至少翻倍,而一台当下急需的算力服务器甚至能多出一辆豪车的成本。
相比之下,搭载中国芯且关键部件实现国产化的服务器终端显然更具经济优势。更重要的是,在科技之争的背景下,我们还需要考虑供应链的整体安全和长周期的售后服务。因此,对国内政企用户来说,与其接受国外产品的关税成本转嫁,不如提早部署全国产。
当然,信创替代也必须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实际应用需求。目前,国产软硬件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生态不足,这也导致了部分用户倾向于选择应用成熟的wintel体系。但这并非无解之题,国产C86架构凭借对x86指令集的天然兼容在生态丰富度、适配性和性能上优势巨大,能够在保障系统运行安全稳定的同时,为用户大规模的平滑迁移降低适配调优成本,助力其实现真正的平稳落地。
而从公开信息来看,国产C86服务器也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海光C86服务器市占率达53.6%,超越华为位列第一,金融和通信领域分别以57.9%和60%的份额领先。随着国内行业信创的持续推进,国产C86服务器将持续成为信创主力军。
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中,除C86之外,走其它技术路线的国产厂商如龙芯、飞腾、申威等也在加速布局生态、提升性能,实力不容小觑。
02、“全场景、全国产”才是长久之道
服务器作为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之一,其供应链安全与产业安全甚至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在高额关税和科技竞争的当下,引导服务器厂商探索出一条全国产更安全的产业路径,是一件基本没有争议的事。而随着2027年100%替代目标的临近,用户端既要进行迁移,又不能影响现有业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时,如何以全生命周期视角选择满足日常办公、管理及复杂核心业务等全场景需求的厂商与产品,成为了行业用户在数字化信创化转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答题,也成为了服务器厂商的发力重点。
据赛迪顾问分析,目前信创服务器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中科可控等为代表的拥有芯片配套供应能力、走完全国产化路线的企业;第二类是联想、浪潮、紫光、新华三、中兴、软通计算等国内主要OEM厂商,其多走国内外技术兼容发展路径,但逐渐向国内技术迁移。而从“市场份额、产品系列完善度、产品市场兼容度”等维度可以将以上信创服务器企业划分为三个竞争梯队。其中,中科可控、浪潮、新华三、联想、中兴综合实力位列第一梯队,以上品牌均为当下信创替代的优质之选。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梯队厂商均为海光C86终端合作伙伴。“海光系”服务器基于C86架构构建,持续迭代能力强,完全兼容x86丰富的软硬件生态优势,在关基行业备受青睐。相比龙芯等架构,海光无需重建生态;而对比英特尔,其成本更低且符合国产化政策导向。
据了解,目前海光整机已拥有业内最全的产品线,覆盖通算、液冷、存储、人工智能服务器等近百款,可以满足用户云边端全栈各类型场景需求。
图片来源:亿欧智库
可以说,通过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近100%、全产品线布局、全场景覆盖的海光服务器,不仅为国产服务器厂商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本,也为关基用户带来了较为开放的生态选择权。
结语
国际经贸格局的风云变幻,正将中国信创产业推入战略机遇与攻坚挑战并存的关键期。当下节点,各级需求单位及政企用户,应加快形成共识拒绝关税成本转嫁,以更大魄力推动国产服务器等软硬件的替代进程,从而降低对海外技术的依赖,防范核心技术及供应链“卡脖子”风险。
这场信创替代的“翻身仗”,或许将重新定义未来的科技权力版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