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统,提升幸福度
现在电脑、手机都非常普及,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都有操作系统,不同的操作系统各有优劣。有的运行速度快、有的很人性化。
而人与人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就是操作系统的区别----大脑的运行模式。
我们遇到的各种事情就是外部输入,输入到我们的个人操作系统,然后我们的个人操作系统会调取我们所学的知识储备的信息、个人过往的经验,综合判断、分析,最后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应对,这是输出的部分。
从这个流程可以看出来,个人操作系统属于核心部分,由于肉眼是无法看见操作系统的处理的流程,看起来有点像暗箱。
从上面流程来看,我们操作系统的知识储备对处理事件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我们才要大量的学习,比如大量的阅读就是一种输入。
如果只是这种单纯的输入,知识只是储存在操作系统里,这种是无效的知识或者数据。
如今AI大行其道,其中好用的AI的关键是如果去训练模型。就是用这些海量存储在操作系统的知识和数据进行训练,使其成为有效的知识点。这种训练其实是对海量的数据和知识进行打标签、归类、找出内在的逻辑联系等。
然后当我们遇到事件时候(输入),操作系统就在训练模型里寻找相应的解,输出给我们。
这个解是好是坏,跟当初我们如何去训练模型很有关。
比如说现在的输入是有半瓶水,这是外在的事实。如果我们的操作系统给出来的解是:只有半瓶水了。那么我们当初输入各种信息的时候,纳入了太多的悲观因子,导致我们现在的输出是悲观的。
如果我们的操作系统给出的答案是还有半瓶水,那么之前我们处理信息的时候加入了很多乐观因子,导致我们现在看问题都很乐观。
有人可能觉得糟糕,担心之前各种不幸的遭遇和在悲观环境中生长导致纳入了太多的悲观因子,导致现在操作系统的模型是悲观的,如何是好?
不用太过担心,既然模型是训练的,模型的因子是可以修改的,后面我们大量补充一些乐观因子,用新鲜的乐观的血液替换之前悲观污浊的血液,那么模型训练出来会越来越乐观。
对于输入和储备在我们操作系统里的知识信息,我们最好设置一个过滤装置,并不是全盘接受,把那些带偏模型的“坏数据”(噪音)先过滤掉,然后剩下的“好数据”去训练模型,让我们的操作系统尽可能的为我们所用、提高我们的幸福度。
我们的个人操作系统有时候也会遇到跌宕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也需要给我们系统打补丁。如果系统已经很难用了,我们可以进行升级,有选择性的重新架构我们的个人操作系统,使之更加轻便而处理效果又更好。
好好去打造我们的个人操作系统吧,因为这个操作系统真正决定着我们的各种体验和幸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