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网联汽车浪潮中领先的上海,如何抢占车路云试点先机?

车路云50人 胡小凤
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路云发展路线具备特殊性,需要打造聪明的车,建设智慧的路,引入协同的云,多方主体共同参与,验证汽车从能跑,到安全的跑,再到合法合规的跑。

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浪潮中,上海一直走在前沿。

2015年6月,由工信部批准,上海国际汽车城开始国内第一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的建设。

继首发建设国家级智能汽车示范区的城市后,2018年3月,全国首批3张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在上海发放,成为无人驾驶测试的排头兵。

在示范应用推进过程中,上海先后出台了国内首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国内首部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法规。

如今,智能网联汽车已形成“车路云一体化”路径发展的行业共识,并从概念和试验阶段逐步迈入商业化落地新阶段。

来到新的发展阶段,上海有了新的目标,筹建规划全球领先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各重要节点均领先的上海,将如何在高级别自动开始引领区的建设中,抢占车路云试点先机?

连点成片,市级平台支撑“车路云一体化”发展

创新事物的发展,往往遵循这样的流程,先小规模试验示范可用,再大规模推广。

上海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推进中,由嘉定区先行先试,接着临港、浦东(金桥)和奉贤等地相继加入,形成嘉定乘用车、临港商用车、浦东(金桥)车联网、奉贤停车库等四区错位发展布局。

然而,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路云发展路线具备特殊性,需要打造聪明的车,建设智慧的路,引入协同的云,多方主体共同参与,验证汽车从能跑,到安全的跑,再到合法合规的跑。

站在应用主体车企立场,分区域建设的模式,意味着车企在测试过程中需要频繁前往各地,但区域之间道路连接不畅通,信息数据未打通,碎片化严重,车企测试成本高,效率低。

更为重要的是,车企面向全国甚至全球销售,需要的不仅是某个区域的数据,而是整个上海市乃至全国的数据。如果给客户提供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服务仅能在个别区域内完成,没有市场空间可言。

只有成规模的服务,才能将车路云的业务模型和商业模式打通。

实现目标的前提是,在物理上开放更多无人区域,加强区域之间道路连接,并加强数据信息的汇聚和应用。

上海筹建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计划将浦东、临港、奉贤、嘉定等区域的智慧道路连点成片,争取和长三角实现互联互通,正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跨区域城市级规模化示范,扩大可运行范围的关键举措。

过程中,需要一个市级平台,统筹协调各区资源,实现物理上的连通和数据上的共享。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台公司”)承担了这一历史使命。

平台公司成立于2021年,由国家发改委批复,上汽集团、国家发改委国投招商和上海国际汽车城三方共同出资成立。成立背景源于2020年2月,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国家部委联合出台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平台公司正是作为文件中提到的新型市场主体,推动落实战略各项任务。

自成立以来,平台公司秉持“汇数据、建平台、定标准、领技术、聚产业”的理念,在顶层设计、技术架构、道路分级、数据对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致力于构建完善的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系统技术体系,深度发掘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前景,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标准体系。

在“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平台公司将结合前期运营打下的基础,作为重要角色支撑上海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的建设。

平台公司业务拓展高级总监黄佳梁向“车路云50人”表示,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落地实施,需要跨行业、跨领域企业一致行动与合作共创,平台公司致力支撑政府产业政策和行业管理,协同示范区、车企、基建、通信、安全等多方主体,培育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生态,共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

打破数据孤岛,发挥云控平台应用价值

车路云一体化发展中,数据是支撑一切应用服务的基础。

服务规模化的前提是,数据资源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业务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

分区域建设的模式,往往意味着数据孤岛。各城市、各区域普遍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质量不稳定、数据在线率低等问题。各地云控平台繁多,数据所有方无法明确保证数据能满足车企的具体需求,车企难以实现有效、规模化应用。

背后原因是多元的。黄佳梁分析,首先是数据的确权与归集问题。企业需明确数据所有权,并打消数据持有者对于数据泄露的顾虑。其次是技术问题,企业将原本内部使用的业务系统数据对外发送,需要新开发接口,并加强安全措施以防范系统被攻击的风险。此外,数据交易中的定价问题也是一大挑战,数据当前缺乏市场参照价格,难以准确估值。

当下,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从国家层面出发,建立国家级的云控服务认证平台,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认证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简化车企的对接流程,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

平台公司支撑上海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建设,将统一建设市级智能网联云控平台,开发云控软件,在区级分中心统一部署,接入全市智能网联基础设施数据、自动驾驶车辆运行数据,以及交通、交管等行业平台数据,面向各等级智能网联车辆提供车路云一体化服务。

为促进数据交易,挖掘数据价值,平台公司早期积极尝试创新,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首先是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启动了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多源数据的对接工作。

同时,积极探索数据交易机制。利用上海数据交易所推动数据交易流通,通过专业团队进行数据确权背书,并在数交所挂牌交易。比如通过上海数据交易所,与城市运营集团完成“低速作业车时空”数据产品交易。

为实现数据有效流通和应用,发挥数据的真正价值,与车企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平台公司从市场需求出发收集数据。

一是先掌握车企所需数据类型和用途,再从各个平台收集并整合数据,汇集之后进行数据质量把控和产品再加工。二是对接的各项目合作数据源,以及与数交所的数据交易,均确保是更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的实时数据。

未来,平台公司将跨区域合作,聚焦数据跨城市的接入和管理,目前已与无锡和北京开展数据共享合作,随着更多城市间数据的打通,还会考虑与更多平台进行合作,以获取更广泛的数据支持。

抓牢数据场景优势,聚焦服务车企构建商业模式

投入产出逻辑,是各示范区经常提及的、困扰行业已久的问题。探索构建车路云闭环的商业模式,也是各示范区的重点工作。

结合各地的探索来看,无外乎面向政府管理、产业应用、个人出行等场景,提供包括智能网联信息服务,重点实现云控平台与整车企业量产,以及闭环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数据服务、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其他生态服务。

黄佳梁认为,从产业角度来看,服务车企才更具商业价值,车端服务也是平台公司的主要发力方向。

平台公司已启动为量产车提供车路云一体化实时信息产品服务,目前与车企合作正处于实车验证阶段,年内以“智能网联服务包”的形式正式提供给车企。这些服务包涵盖了从红绿灯信号提示到区域特色服务,再到全市高快速路上的低速车信息服务、事件预警等。未来平台将不断扩充服务包菜单,以满足不同车辆的需求。

其中最典型的应用案例之一是临港新片区示范区,在平台公司的支撑建设下,临港与量产车紧密结合,通过云控基础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应用,即路侧数据能够实时传输到量产车上,为车辆提供多种支持。

在车端通过OTA(空中下载技术)将功能更新到所有量产车上,只要车辆行驶在临港地区,就能享受到临港路侧的所有信息服务。这些信息包括信号灯变化、红绿灯预警、前方路况事件等12项普惠级信息预警功能,后续将不断提升扩充。车辆会根据这些信息,通过车机界面向驾驶员提供相应的提示或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当红灯即将变绿时,车辆会提前提醒驾驶员;当路侧设备检测到前方有积水或事故时,车辆会及时显示图标以警示驾驶员。

目前,临港已同步对接了上汽飞凡品牌整车V2X应用开发,计划在2024年推广至全系量产车型,这一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均具有创新性,是国内示范区与整车企业的首次量产闭环。

在探索运营过程中,平台公司发现车企对数据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客户体验方面。一些国际知名车企如通用、奥迪、福特等,对城市级别的交通信号和路况数据需求较高。

同时,平台提供的数据能力要确保能满足车企对数据质量,如稳定性、在线率、时延等方面的要求。

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演进,端到端大模型正在改变游戏规则,平台公司也将紧跟车企需求,提供适合的数据和能力支持。

黄佳梁坚信,在数据场景应用方面,中国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的数据量、场景的复杂度和多样化程度都远超美国,这为车路云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除了赋能车辆,还将在人工智能、绿色交通和城市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多价值。

请扫码关注数字化经济观察网
责编:莎莉
参与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