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跨域协同作战的基石

学习时报 王永华
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条件下战场空间拓展,作战力量高度分散部署。分散部署在不同空间、区域的作战力量,共同理解态势,紧密配合支援,基于威胁行动、面向目标聚焦,形成整体作战效能。多维空间的任务部队,必须实施跨域协同作战。

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条件下战场空间拓展,作战力量高度分散部署。分散部署在不同空间、区域的作战力量,共同理解态势,紧密配合支援,基于威胁行动、面向目标聚焦,形成整体作战效能。多维空间的任务部队,必须实施跨域协同作战。统一的作战企图是跨域协同的基本依据,同时需要利用大数据形成实时战场态势,依托大数据驱动任务规划系统运行,打通不同空间任务部队跨域协同的链路,在统一的任务规划下自组织协同作战。

保障跨域部队共同理解态势

分散部署的作战要素、单元和系统跨域协同,需要共性认识、共同理解战场态势。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战场态势数据化,可以通过统一的格式、标准对数据进行规范,部队可以利用相同描述的参数、方式和格式的态势数据,分析、预测和利用实时战场态势。通常,部队在数据上报或共享前及时转换成统一的参数和格式,确保获得的目标敌我属性、威胁等级、识别情况等数据的一致性,确保生成的战场态势准确、真实地反映战场实际,并在不同级别和用途的战场态势中保持相同显示。这样,各种态势数据都可通过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共享和显示,实现大数据技术和战场各种侦察预警终端的融合,把不同渠道获取的孤立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加工,形成可视化结果呈现,实时、直观地反映战场敌、我实时态势。

作战过程中,战场态势信息,按照作战指挥、部队行动和武器平台使用中的不同需求,陆、海、空、天、网、电跨域实时分发和共享。此外,大数据存储技术颠覆了传统数据储存方式,数据信息存储主要通过“云存储”,战场多元数据就可以实时聚集到“云端”,指挥员可根据作战需要,在广阔战场的任何点位,实时按需调取所需数据。这样,各级指挥人员就可以根据权限使用云平台上的数据,各级指挥机构可以统一处理、分布存储和集中管理多源的数据,构建时空基准统一、标准规范一致的联合战场态势图。部队在遂行本级任务时,能通过泛在网络清晰地掌握上级意图、友邻行动、敌方情况,同时向上级、友邻传递相关数据,共性认识、共同理解战场态势,就能做到紧密配合、有序联动。

打通跨域作战协同链路

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中,作战协同空间广、维度多,要求有很高的整体性和时效性,实现不同空间作战要素跨域行动。多域部队协同联动,基础在机制规则,手段在硬件联通,核心在数据共享。大数据背景下,通过统一处理、分布存储和集中管理战场的敌情、我情、战场环境数据,形成时空基准统一、标准规范一致的战场态势数据库,建立完善指挥员与共享数据、数据与指挥链之间的对应机制,制定数据自动标识规则等,实现数据广域共享。作战筹划时,利用大数据快速计算、动态配准、分层理解和横向验证等功能,合理确定不同作战力量的行动范围,合理区分时域频域、划分作战区域,设计开局时机、行动时序、打击方式和关联关系。

作战过程中,大数据在不同指挥层级、指挥要素和作战力量间的流动共享,达成各级指挥机构和部队对战场态势的共享感知、共性认识,使指挥协调和作战协同在目标上更集中、行动上更精确、反应上更灵敏,形成“数据共享—协作同步”的联动机制。通过大数据流转和共享,分散部署在不同作战空间的任务部队,与其他作战单元交互认知,准确掌握战场实时态势,更好地理解当前任务和友邻行动,实现自下而上的自我同步,作战行动的协调变得更加密切、科学。这样,处于不同空间的作战力量、武器平台,谁合适、谁主导,谁有利、谁发射。通过分散的自主式行动,广域分散部署的作战单元,依靠智能信息系统及大数据实时流转,围绕统一的作战企图进行自我控制和行动,自下而上控制作战行动,逐级向上聚合效能,形成整体作战优势。

支撑跨域行动的精确规划保障

战时,为实现分散作战力量的高效配合与支援、协调一致行动,必须对不同作战空间、不同任务部队的行动进行统一规划,通过统一的规划和任务,促使跨域行动协调有序、相互增效。作战任务规划过程中,科学确定部队的不同任务和行动,需要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数据的全过程支撑。小数据背景下,由于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的不足,难以实时获取任务规划所需的各种数据,也很难做到精算细算。

大数据背景下,在源源不断的海量实时态势数据的支撑下,指挥员及其参谋机构能对不同空间作战力量的任务和行动,进行统一筹划和科学安排。还可以发挥大数据分析预测优势,准确预测战场态势发展和战局走向,设计多种可能的发展进程和预期目标;对某一作战任务,设计多组行动,形成多套行动方案,并对利弊风险进行科学评估。这样,依据统一的作战任务规划,战场上分散部署的各种作战力量和单元,不仅可以围绕各自的作战任务组织自主行动,而且通过实时共享数据,达成作战行动的一体联动,进而实现战力的综合集成,通过协调一致的行动对敌作战体系关节点实施“聚能”打击,通过体系对抗、集能聚效,发挥体系对抗优势。此外,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主导的任务规划能空前提高作战任务规划的效率。根据有关资料,规划20分钟的空中作战行动,通常需要40至50人花费12小时完成,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撑的自动作战规划系统只需要1小时。

实施跨域协同作战过程中,分散部署在不同作战空间的任务部队,通常需要作随机性跨域机动,对伴随式的技术保障、后勤装备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小数据背景下,由于数据获取、传递和利用技术以及数据规模的限制,很难做到伴随式精确保障。大数据背景下,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快速获取、处理数据信息,不仅能为保障分队提供实时的保障需求,而且能为网络化保障系统提供实时数据支撑。

此外,通过大数据的高效流通和处理,可有效融合各级、各种保障力量,以及地方相关保障力量,快速协调军地、各军兵种以及各保障层次和各专业的关系,实现战略、战役、战术保障要素一体联动;实现战略预置、前进保障基地、前伸机动保障力量等有机结合,形成三军一体、军民融合、平战结合、立体综合的综合保障体系,实现保障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空前优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指挥员可不间断地掌握全部保障资源的动态变化,全程跟踪“人员流”“物资流”“装备流”,适时指挥和控制保障行动,让最近的保障力量,以最佳的方式精准保障相应的作战力量,根据保障对象的不同需求,在适宜的地点和时机,以最佳的数量和质量,快速及时地提供物资供应、伤员救护、装备维修和运输勤务等保障。

请扫码关注数字化经济观察网
责编:高蝶
参与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