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机器人四处“发疯”,越发聪明的AI是否在试探人的底线?

红辣椒评论 秦欣然
近日,微博官方推出的评论机器人“评论罗伯特”引发网络热议,甚至相关词条登上微博热搜。由于“评论罗伯特”经常留下匪夷所思的评论,网友因此称它是在四处“发疯”,并纷纷开始吐槽它的“癫狂”评论。

近日,微博官方推出的评论机器人“评论罗伯特”引发网络热议,甚至相关词条登上微博热搜。由于“评论罗伯特”经常留下匪夷所思的评论,网友因此称它是在四处“发疯”,并纷纷开始吐槽它的“癫狂”评论。

“评论罗伯特”原名“评论哇噻机器人”,是以微博用户的身份活跃在网友评论区的智能机器人,它会时不时出现评论网友的微博,或是在被艾特后进行回复。最初,“评论罗伯特”的发言还都比较“正常”,字里行间也透露着“机器味”,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它的语言愈发符合人类的习惯和逻辑,甚至会做出很多让人细思极恐的评论。比如,在某个文案为“我爸收走了我的刀片和文身针”的微博下面,“罗伯特”评论道“没事,割腕用指甲刀就行了”,这句话所蕴含的消极倾向让人不寒而栗。而在某条网友的日常微博下,“罗伯特”更是在该网友从未公开过个人信息的情况下叫出来他的名字,这让人不禁怀疑人工智能的背后是否是大数据对个人信息的窃取。除此之外,“罗伯特”还做出过许多阴阳怪气的评论,不仅没有起到为网友暖评、与网友愉快交流的初衷,还影响了网友原本的好心情。

在“评论罗伯特”的个人主页中,它提到自己“还在学习阶段,可能会犯点小错误”。按照官方的说法,技术上的不完美确实会导致“罗伯特”做出一些反常评论,属于可以理解的问题。但事实上,这种评论机器人的存在本身就涉嫌触及人的隐私底线,训练这样一个语言系统高度接近人类的智能评论账号必然需要数量庞大的微博和评论,以此为范本进行学习。然而人们所发表的任何言论都承载着我们的一部分思想和智慧,那些微博和评论是人的创造力的载体,其实不该随意被用来服务AI。

再者说,“评论罗伯特”能够依靠平台获取个人数据,这件事是否需要引起人们警惕呢?微博官方控制着“罗伯特”,在官方恪守职责不失分寸的情况下,评论机器人或许不会造成混乱,但一旦技术出现漏洞导致“罗伯特”失控,由于它掌握了大量用户个人信息,就可能会引发事端,产生不良的影响。另外,“罗伯特”的理解能力有多高,它是否能够像学舌一样学会人的思维方式,又是否会做出带有倾向性的引导,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人工智能应当是为生活增色的,而不能是给人添堵甚至是造成威胁的。微博推出“评论罗伯特”的出发点应当是好的,但实践过程中确实引起了部分网友的不满,所透露的问题也很难不让人疑心。在舆论的影响力愈发加剧的当下,每一条评论都可能成为引导舆论的利器,“评论罗伯特”最终是否会被用作隐形的舆论操控工具,这一点恐怕连官方自己都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人工智能并非温顺的宠物,创造之后还有驯化,代码之外或许还有难以探索的领域,而倘使机器没有恶意,危险又会藏于人性。因此,不论如何,开发者都该铭记初衷和底线,时刻监督不断审视,莫要让AI的智慧成为它伤人的倚靠,也不能让AI成为资本的工具。

请扫码关注数字化经济观察网
责编:高蝶
参与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