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已经离不开5G了,商用三年半,中国5G发展迈向新征程,产业发展全面提速!

网页号 谭祖亮科技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5G部署国。与过去换代部署节奏相比,5G商业化进程及用户数字增长在加速。

随着2022年落幕,中国5G建设也迎来了商用三年半的里程节点。

这三年半间,中国5G的部署一直领跑全球。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1—10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2022年10月末,国内5G基站总数达225万个,比2021年末净增82.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0.9%,占比较2021年末提升6.6个百分点,中国5G基站数量占全球比例超70%。

根据年初工信部所设定的目标,2022年国内5G基站建设的预期总数为200万座。这也意味着,目前我国5G基站部署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规模持续称雄世界。商用三年来,我国5G已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到225万个,全国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城区均已实现5G网络覆盖,5G移动电话数已达到5.2亿户,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已超过1万张。

与此同时,我国三大运营商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82亿户,较2021年末净增3947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5.24亿户,比2021年末净增1.69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31.1%,占比较2021年末提升9.5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9月,中国5G用户数占移动用户总数的30.3%,占全球60%。

此外,在最受产业关注的5G应用领域,我国也已进入规模发展黄金时期,5G正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形成多个具备商业价值的典型应用场景,已覆盖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40个,5G应用案例累计超过2万个。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5G部署国。与过去换代部署节奏相比,5G商业化进程及用户数字增长在加速。伴随着深入应用,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这还不够,要想完全发挥5G的优势,就要将它与人、终端、云等织在一张网上,打破应用与人的界限。

从近期趋势来看,算力网络也已成为运营商的重点战略,提升到与5G同等的高度。为什么算力网络如此被看好?打个比方来说,算力网络就是计算一切信息的大脑,5G就是传递一切信号的神经,二者步调一致才能及时地传递计算结果,我们才能体验到没有延迟的应用。

新石器时代,水利事业推动历史发展;18世纪,电力引发能源革命;而未来,算力将是衡量历史发展的单位,它也会成为水电一样的社会级服务。

根据以往通信行业规律,5G与行业融合整体遵循预热、起步、成长和规模发展四个阶段,目前已进入成长期,在进入规模发展前,该关注5G与算力网络的共同发展了。

和水电一样使用算力

5G与算力网络并非新事物,在运营商的推进下,二者已覆盖到我们生活之中。

比如,过去碍于传输带宽和延迟限制,移动在线办公的体验似乎并没有那么好。无论是实时文档协作、实时代码协作的延迟卡顿,还是在线会议不断加载画面,都极大地影响着办公效率。但摆在面前的事实是,出差或通勤途中难免遇到需要及时协作的情况。而现在,却很少听到网速慢、延迟高的声音了,甚至在公交地铁上,都可掏出手机线上交流,这背后就是5G与算力网络的有机结合。

又如,考虑到偏远地区求医不便,急性病症来不及转移诊疗等情况,远程智慧医疗应运而生,但也对时延提出了高要求,诊断过程中,争取的每分每秒都意味着尽早发现症候。以最为凶恶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的主动脉夹层为例,由于救治风险大,死亡风险高,即便是立即转院也危机重重,为了赶上生死的时速,这就需要5G与算力网络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再如,利用大数据实现的智能制造极大地提升了工业制造效率,但诸多新型应用对时间的敏感性高。以煤矿行业为例,机器视觉可自动检测风门,当有人或车到达风门前,相机可以采集到门前的图像,防止有害气体串流、瓦斯积聚,一旦信号传输速度不及时或识别速度慢,都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在监控方面,如今远程实时监控,大多都已标配4K/60FPS,少数甚至能够达到8K以上,一次卡顿就意味着或许会丢失一次关键的瞬间,在享受超高清内容之外,不仅要高效的传输速率,也要高效的音视频处理速率,这便需要5G与算力网络同频共振。

在娱乐方面,此前若要体验大型PC游戏或主机游戏,必须守在设备面前,而现在我们也可以不受终端限制,随时享受拉满配置的大型游戏,当然想要任何操作都没有延迟,5G与算力网络任何一方都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5G与算力网络的结合,也能赋能千行百业,为数字经济做贡献。虽说算力网络好处多多,但也会存在挑战,一方面在平台建设上,另一方面在节能减排上。

织好这张网,并不容易

想要成为赋能全社会的算力网络,就要先织好自己的网。实际上,传统解决方案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传统边云融合算力平台成本高、使用流程复杂,不便于部署使用,轻量化方案更受青睐。比喻来说,就像是一张巨大而又错综复杂的电网,经过优化,能用更少的线实现原有功能。

其次,虚拟化是云计算的管理物理资源的一种基础方式,传统虚拟化方案不具备性能优势。比喻来说,就是把一整片云划分成一片片小云,怎么分配效率最高是关键。据预测,至2024年80%的核心网络部署将被虚拟化,至2025年75%的数据将在中央数据之外创建。

最后,算力网络中存储技术直接影响着应用体验。打个比方,存储是一个停车场,数据则是一辆辆大小不一的汽车,怎么能停更多车,并让每一辆车能停的更久,才能满足需求。

01网络共建共享规模引领全球

运营商既是中国5G发展的受益者,也是中国5G建设的领军者。5G商用三年半以来,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中国广电在内的四大运营商通过共建共享,降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成本,不断推动我国5G建设迈向新的里程碑。

中国电信在最近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会上公布了最新建设数据。目前,中国电信已携手中国联通累计开通5G共享基站99万站,实现了重点乡镇基本连续覆盖。且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开通4G共享基站155万站。

而作为我国2.6GHz 与4.9GHz频段覆盖的主要承建者,中国移动则一直深入推进与中国广电的5G网络共建共享,着力打造700MHz基站。截至最新统计,中国移动5G基站已开通量累计超过127万站,其中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已共建共享5G基站85万个。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6月,中国广电5G正式放号,并在全国31个省市区全面开通5G网络服务。当前中国广电5G已从规模建设期走向运营发展期。在网络建设方面,中国广电实际可用4G、5G基站总量达360万个,迎来了中国广电新的发展阶段。

在此背景下,我国5G网络支撑能力迎来跨越式发展,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规模也居全球首位,此外,共建共享也大幅节约了运营成本,实现了产业高质量发展。“5G等新型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在扩大有效投资、增加有效供给、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巨大。”

02应用生态壮大场景渐趋丰富

不同于4G,5G具有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三大特性,自诞生之初起就令业界对其将在行业领域发挥的巨大作用抱以期待。而随着5G商用进程加速,工业、能源、医疗、教育、交通等场景中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5G应用。

据中国信通院不完全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开展的行业应用试验或落地部署达644项。而截至2022年9月,我国5G商用案例同比增速超百分之百,较前两年总和翻番,5G专网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同比增长140%,5G带动数字化信息通信服务相关收入超过250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我国5G在行业应用中呈现“多点开花”的特征。《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2022年)》指出,工业互联网、智慧矿山、智慧医疗、智慧港口等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文旅、物流、教育等行业正在探寻行业用户需求,明确应用场景,开发产品并形成解决方案。智慧城市和融合媒体等行业需求正在逐步清晰。金融、水利等行业正在积极进行技术验证。

中国信通院对5G行业应用发展的问卷调研显示,八成企业认为5G应用能提质降本增效,提升安全可靠性。5G已成为支撑我国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助力企业在提质增效、节约成本、提升安全可靠性、节能减排等方面实现突破。

03挑战机遇并存应用仍是焦点

虽然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但专家指出,我国5G在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上仍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5G建设还处于规模建设阶段,仍将坚持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实现以建促用,建用结合。

目前我国5G基站的数量还不到4G基站的三分之一,因此5G基站的建设距离完备尚有距离。根据工信部制定的计划,2025年我国要有80%的行政村能通5G,因此未来5G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继续完成覆盖。

2021年底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基础上,“十四五”时期我国力争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力争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6个,实现城市和乡镇全面覆盖、行政村基本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其中行政村5G通达率预计达到80%。

与此同时,根据2022年初工信部制定的计划,进一步扩大和丰富应用场景,做好推广和引领示范,将是未来我国5G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从长远观察,我们应对5G的未来充满信心,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随着5G和实体经济各行业的融合程度加深,5G将促进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链和价值链融会贯通的优势和潜力会进一步显现。

045G应用落地遇挑战 RedCap技术应运而生

RedCap也称轻量化5G,通过减少终端带宽、收发天线数量、降低调制阶数等方式降低终端成本和功耗。RedCap速率性能介于LPWA(如LTE-MTC/NB-IoT)和5G eMBB之间,与4G Cat.4基本持平;功耗上通过叠加5G相关节能技术后,可比实现比4G Cat.4更低功耗。同时,RedCap基于5G系统可以按需实现与5G切片、5G LAN、高精度授时、URLLC等5G增强功能结合,满足5G行业应用不同领域的增强需求。

当前,5G RedCap获得多方关注,产业界正共同推进RedCap商用。2021年,工信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轻量化5G芯片模组的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提升终端模组性价比,满足行业应用个性化需求,提升产业基础支撑能力。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推动面向行业的5G芯片、模组、终端、网关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推动芯片企业丰富产品体系,加快模组分级分类研发,优化模组环境适应性,持续降低功耗及成本。

IMT-2020(5G)推进组对RedCap寄予厚望,正全力推动产业成熟。计划在2022年完成应用场景和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测试规范制定、开展关键技术测试,2022年9月已经完成关键技术测试。计划于2023年面向商用需求,制定终端、系统设备规范及测试规范,开展端到端测试和互操作测试。

作为产业生态的中坚力量,三大运营商均完成了首批5G RedCap端到端实验室测试验证工作,并积极推动5G RedCap的商用。此前,中国移动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移动5GRedCap技术白皮书》,明确了RedCap在5G体系中的技术定位,深度解析了RedCap关键技术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RedCap市场前景分析及与关键应用场景的适配性研究,以促使RedCap能够更好服务于市场需求。

请扫码关注数字化经济观察网
责编:高蝶
参与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200